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“关注”,方便讨论和分享,为了回馈您的支持,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。
文/编辑:嘻痞笑谈
抗战时期,日军铁蹄踏遍大半中国,南京武汉等大城市接连沦陷,可西北的延安,这座看似普通的小城,却始终没被日军攻破,日军难道真的不敢对延安下手?开国大将肖劲光曾说,这全靠毛主席的 3 个安排,这 3 个安排究竟是什么?
1943 年春天,一支日军联队信心满满地想突破延安外围防线,他们觉得凭借精良装备,拿下这个小城不在话下,没成想,仅仅三天时间,这支部队就损失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,撤退时,士兵们嘴里念叨着 “每道山梁后都藏着死神”。
这不是日军第一次在延安吃瘪,时间往回推,1939 年 9 月 8 日那天,日军先是派了 15 架轰炸机过来,投下一批炸弹后飞走了,可他们还不死心,没多久又派来 28 架,继续狂轰滥炸,前后算下来,投了 200 多枚炸弹。
结果除了炸毁 300 多间房屋,造成 60 名老百姓伤亡,没伤到延安的根基,延安军民的抵抗意志反而更坚定了,再往前数,1938 年到 1941 年这几年,日军没闲着,17 次轰炸,4 次地面进攻,花样不少,甚至用了毒气弹想强渡黄河。
可不管他们怎么折腾,就是跨不过去那道坎,始终被挡在黄土高原外头,为啥会这样?说起来,日军的补给线是个大问题,从他们的根据地到延安,路又远又难走,运输物资特别费劲,陕北那地方本来就穷,土地贫瘠,日军想 “以战养战”,在这儿根本行不通。
他们的机械化部队,到了延安的山沟沟里,彻底成了摆设,挪都挪不动,更让他们头疼的是游击战,八路军和老百姓配合着,时不时来个偷袭,今天炸个仓库,明天毁段公路,日军被折腾得精疲力尽,锐气一点点被磨没了,进攻延安的那点心思,慢慢也就淡了。
日军费了那么大劲,终究没能如愿,这背后,藏着他们难以克服的困难,可延安方面的准备,也不容忽视,1933 年,中共就公开发表宣言,呼吁大家别再自己人打自己人,要团结起来对付外敌,这想法在当时,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土里。
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,这颗种子终于发芽了,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,全国上下形成了抗日的大局面,这下日军麻烦了,前面要对付国民党军队,后面还有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袭扰,彻底陷入了前后夹击的困境。
毛主席的第一个安排,就是利用延安地势打游击战,延安群山环绕,地形复杂,游击战术让进攻的日军难以推进,每次行动都要付出很大代价,就像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一样,尽管延安艰苦,但一样可以拖垮日军。
日军参谋部曾在报告里形容延安地形,说它像 “破碎的棋盘”,这话没说错,黄土高原上全是沟壑,高低起伏,走起来都费劲,日军那些宝贝疙瘩机械化部队,到了这儿就成了废铁,别说冲锋了,能慢慢挪动就不错,稍不注意就可能陷进沟里。
火炮运输更麻烦,得翻越一道又一道山梁,等好不容易运到地方,战机早没了,这种天然的劣势,在八路军手里却变成了宝贝,他们把地形研究透了,造出了立体防御体系。
山间挖了不少交通洞道,大的能藏上千,。敌人来了,钻进去隐蔽,敌人走了,出来继续活动,神出鬼没,延河边上架了暗桥,平时方便自己人通行,要是敌人来了,随时能炸掉,断了他们的后路。
加强黄河的部署,就是第二个安排,黄河中游水势汹涌,流域纵深,既是天然水利屏障,也是阻挡日军西进的重要战略防线,120 师 359 旅在黄河岸边构筑防线,战士们日夜坚守,与此同时,陕北的农民也没闲着,他们自发组成民兵队。
这些民兵既当运输队,帮着送物资,又当情报员,盯着日军的动向,日军想往前挪一步,都躲不过大家的眼睛,这种从上到下的团结,从顶层的统战安排到基层的群众动员,形成的力量太可怕了。
黄洋界这些地方的哨口,就像一道道铁闸,牢牢守着关键位置,想过去可不容易,1939 年的宋家川第三次河防战役,日军卯足了劲想强渡黄河,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,彻底断了念想。
这胜仗不光是 359 旅战士勇猛,陕北那 “十年九旱” 的气候也帮了忙,就算日军侥幸突破防线,想在这儿站住脚也难,陕北土地贫瘠,没什么像样的资源,日军想在当地抢点东西补给自己,门儿都没有。
反倒要分兵把守好不容易占的地方,纯属给自己添堵,黄土高原就像给日军套了双重枷锁,地形让他们动不了,资源让他们活不了,延安能守住,这地形和资源的作用可不小。
它像一道无形的墙,比黄河的水还要坚固,日军想突破,难上加难,第三个安排是为了保护中央领导人的安全,用军中的精锐力量打造一支,专保护中央的御林军,延安能让日军不敢轻易下手,除了外在的地形和战略因素,军民一心的内在力量更关键。
当地老百姓打心底里拥护共产党,觉得这是为他们谋福利的队伍,日军来了,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,要保护自己的家园,男人们不少加入了民兵,拿起家伙跟敌人干,女人们也不闲着,缝补衣服、照顾伤员,家里的事安顿好,让前线战士没后顾之忧。
孩子们虽然年纪小,也懂事,帮着放哨递消息,成了小小的情报员,这种全家总动员的场面,在延安很常见,大家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拧成一股绳,日军面对的不光是八路军的部队,更是整个延安的百姓。
他们走到哪儿都不自在,感觉被无数双眼睛盯着,这种军民一心的力量,比任何坚固的工事都管用,让延安成了一座打不破的堡垒。
抗战时延安没被日军攻破,毛主席的三个安排是关键,加上延安军民一心,团结抗敌,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,延安的坚守,是战略智慧和军民同心的结果,也成了抗战胜利的重要象征。#AIGC热点大赛#
华星配资,配资股公司官网,理财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